“祖传秘方”、“秘制偏方”、“灵丹妙药”…诸如这样的词语,大家绝不陌生。

民间流传太多的所谓偏方,号称专治“疑难杂症”,但说来也怪,它们似乎有种神奇的吸引力,让很多人宁可相信“妙手在民间”,也不相信医生科学的治疗方法。

因为盲目轻信偏方,导致延误治疗,出现不良后果的事件,也是层出不穷,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事例。

事例1:

因身体不舒服,汉口的21岁女大学生,被母亲带着去找私人开偏方,吃了一个月偏方后,女生腹部皮肤逐渐大面积变黑,市职业病防治院诊断为砷中毒。

医生表示:近年来,由于应用中药偏方治疗皮肤病、风湿类疾病而导致砷、汞中毒的病例时有发生,有些中药特别是某些所谓的“偏方”常含有如雄黄(砷硫化物矿物,含砷70%)、朱砂(含汞)等,长期或过量服用有可能引起慢性砷、汞中毒。

事例2:

被虱子弄得身上、头上浑身发痒,杨先生轻信偏方,用敌敌畏洗头、擦身灭虱。谁知,半小时后杨先生开始呕吐、脸色发青,险些丧了命。

医生表示:敌敌畏属有机磷农药,只用于农作物杀虫,根本不能用在和人接触的地方,更别提是直接接触人的皮肤了,否则容易造成接触性中毒。

事例:3:

民间有偏方说蟾蜍能治痘,淮安市区一位爱美的姑娘轻信了这个偏方,咬咬牙把一只半癞蛤蟆煮着吃了,哪知道却因中毒差点送了小命,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(ICU)。

医生表示:蟾蜍本身是有毒的,它的腮腺、血管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和蟾蜍卵含有30多种有毒物质,不是市民在家简单洗洗就能清理干净的,稍有过量就会致食用者中毒,严重的会导致死亡。

……

有句话叫:病急乱投医,对于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说,总是想法设法地寻找医治方法,一旦听到“保证疗效”“包治百病”“亲测有效”等夸张宣传口号,就会轻易相信,不管三七二十一,用了再说,结果可想而知。

那么,面对偏方的“诱惑”,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面对?

医院肝病科主任医生赵建学提醒:不要轻信所谓的民间偏方,如果想尝试,医院咨询。

首先,祖国医学博大精深,那些有医书记载的名家名方可以流传至今,当然是有其特定功效。但是,当你听到“偏方”二字,无论涉及到中药材还是中医疗法,都请先请教专业中医师,不可盲目自行使用。

其次,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辩证施治,所谓“一人一方”,即使经方验方也是因人而异,加减化裁,只有在适用的条件下用药,才能达到理想效果。

比如,如果是风寒感冒,出现咳嗽、咳清稀痰、流清鼻涕、恶寒怕冷等症状,但还用夏枯草、连翘、薄荷、桑叶这些辛凉的药,就会雪上加霜;如果是风热感冒,出现咳嗽、咳黄痰、流黄稠鼻涕、发热等,却还用麻黄、桂枝这些辛温药,效果就会适得其反。

同时,人体是非常复杂的机体,牵一发而动全身,有些方子只针对某些病症,而没有将身体的其他部位考虑进来。

比如你要治肝,但你肾脏不好,用的药对肾脏有问题,可能肝没治好,又把肾给治坏了,因此专业的中医师需要仔细“辨证”,充分考虑每个人的综合情况。

特别需要注意的是:有些所谓的“民间偏方”,本身就是“江湖郎中”的“无中生有”,一般没有病理诊断报告、具体治疗过程,缺乏科学性,尤其号称“以毒攻毒”的一些偏方,实际上食用含毒物质,很容易出生命危险。

所以,大众要理智对待偏方,不要盲目轻信,对于一些实践多年确实安全有效的小方子,比如感冒后用生姜和葱白熬水喝,可作为家庭自疗方。

但大多数偏方,还是要征求专家意见,当然了,生病了最好是及时就医,配合医生接受科学、规范的对症治疗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sangyea.com/syjn/113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