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雀斑中医医院 http://m.39.net/baidianfeng/a_8833873.html

夏秋蚕期气温高,桑叶病虫危害严重,叶质较春季差,病原物积累多,极易造成蚕病暴发和农药中毒现象。因此,要养好夏秋蚕必须掌握夏秋蚕的饲养特点,抓住关键,把握时机,创造条件,努力做好各项技术处理,才能确保夏秋蚕优质高产。

1夏秋蚕饲养的重要性

一年内继4-5月份春蚕饲养后,从6月中旬到10月中旬期间,都是夏秋蚕饲养的季节。夏秋季养蚕,气温较高,桑叶和蚕生长快,桑叶供应量充足,对充分利用养蚕设备,合理利用桑叶,增产蚕茧,增加单位面积桑园经济效益,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。更能促进蚕农加强桑园管理,为桑叶增产和树形养成打好基础。

2夏秋蚕饲养特点

夏秋蚕按养蚕时期不同分为夏蚕、早秋蚕、中秋蚕、晚秋蚕。从6-7月饲养的称夏蚕,7-8月饲养的叫早秋蚕,8-9月饲养的叫中秋蚕,9-10月饲养的叫晚秋蚕。因各期的气候、叶质条件不同各有特点,夏秋蚕成败关键主要是叶质、气象和病虫害,其次是蚕品种,技术设备等。必须掌握夏秋蚕的饲养特点,抓住关键,把握时机,创造条件,努力做好各项技术处理,才能夺取蚕茧的高产稳产。

2.1气候特点

我县属北亚热带,东南季风湿润区,大陆性较强,气温年差较大。春蚕气候适宜,蚕茧质量较好,而夏蚕和早秋蚕往往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,晚秋蚕又易出现低温多湿天气,给夏秋蚕饲养带来不利影响。

2.2桑叶特点

夏秋期桑树生长时间长,生长速度快,成熟快,连续阴雨时桑叶含水率高,干物质积累少,在连续干旱时桑树易出现“封顶”现象。夏秋季由于桑叶受着变化无常的气候影响,桑叶的成熟度与蚕儿的生长发育很难配合一致,加上桑树病虫害,蚕儿得不到适熟叶,此期农作物多施用农药,桑叶易受农药污染。

2.3病虫害危害特点

夏秋期在继春蚕后连续饲养的情况下,加上高温多湿或低温多湿的环境,各种病原微生物易繁殖、密度增大、病原新鲜、感染力强,加之蚕期间隔时间短,蚕室蚕具多次使用,消毒工作稍有疏忽,就会使蚕感染病原,在高温多湿和多变的环境中,蚕的抗病力弱,易暴发蚕病。此期桑树病虫害多,一些能与家蚕发生同样病害的病虫易与家蚕发生交叉感染,诱发蚕病。

3夏秋蚕饲养技术

夏秋蚕期客观条件差,获得高产的难度大。必须针对各期的特点,加强饲养管理,改善不良的饲养环境,因时因地制宜。

3.1严格消毒标准,彻底杜绝病原

3.1.1“回山消毒”不可忘。每期蚕结束后,一定要及时将蚕室内外彻底清扫,蚕具清洗干净,再进行消毒。用过的方格蔟要除去浮丝后再用漂白粉药液消毒,经曝晒后收藏好。

3.1.2蚕前消毒”最重要。蚕前消毒坚持“两次消毒”,即第一次用漂白粉药液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;第二次用毒消散或优氯净等烟雾剂熏蒸一次。通过气体与液体相结合,取长补短,消毒更为全面彻底。

3.2针对气候特点,认真把好“三关”

3.2.1蚕种保护关。蚕种未到前就必须做好蚕室内降温补湿工作,严防湿度不足而引起蚕种孵化不齐和蚁蚕体质下降;蚕种到达后立即摊种并黑暗保护进行补催青。收蚁时间比春蚕早1小时,即早上5点开灯见光到8点收蚁完毕。

3.2.2小蚕饲养关。精选桑叶,小蚕用叶应适熟良桑,不采虫叶、污染叶、过老过嫩叶。早扩座,将蚕座面积提早扩大;早饱食,夏秋蚕就眠快,易引起食桑不足而就眠,可改“一日三回育”为“一日四回育”。

3.2.3蚕期防病关。加强防患措施,切实做好夏秋蚕的“防病”工作。严格提青分批,加强综合防治。小蚕期(包括蚁蚕和各龄起蚕)坚持每天用“防病一号”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一次;三龄开始隔天添食氯霉素或“脓病专治”以增强蚕儿体质;四龄第3天开始用“灭蚕蝇”体喷或添食,减轻蝇蛆病为害。

供稿:蚕技站张圣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sangyea.com/syjn/1116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