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周俊见习记者曾玉玺通讯员王玖华4月12日,走进双峰县青树坪镇黄田村蛋白桑种植基地,亩连片的蛋白桑长势甚好、绿叶叠翠,10名农民忙碌其中,采摘嫩芽。村民龙宜秀笑着说:“上午采摘、下午施肥,一个月能赚0多元。”谈笑间,基地负责人龙群林走了过来:“蛋白桑嫩叶都被摘了,过段时间,它们又能长出新叶子,那时更好看。”她介绍道,蛋白桑浑身是宝,嫩芽做菜、叶子做茶,老一点的杆、叶做肥料,碎叶子还能加工成面条,是脱贫致富的好产业。蛋白桑,也叫饲料桑,是一种优良的畜禽饲料源,富含多种维生素、氨基酸,当年种植当年受益,对土壤的要求不高,田、土、空坪隙地都可种植。不过,蛋白桑通常只作饲料,并没有龙群林说的那么“神”。见记者疑惑,龙群林不慌不忙地说:“我们双峰种了亩蛋白桑,基本都做饲料,我见利润不高,就带头捣鼓出桑叶茶、菜和面条。”曾在外经商致富的龙群林,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。年,她带着所有的积蓄回到黄田村,创办了黄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。年,双峰县推行的蛋白桑扶贫项目落户黄田村。龙群林抓住机遇,种植蛋白桑亩。起初,龙群林也只把蛋白桑当做饲料,但利润低,收益并不太好。于是,她围绕蛋白桑开发新产品,提高附加值,增加利润。年,龙群林开始研究蛋白桑茶,无数次试验后,她发现用打过霜的嫩叶制茶最好。产品质量有了保证,她一咬牙,投资建起“桑峰制茶厂”。年,蛋白桑茶一项收入,便达到80余万元。蛋白桑可从3月采摘到11月,并非所有叶子都适合做茶。为物尽其用,年,龙群林又尝试用春天的蛋白桑嫩芽做菜。不曾想,蛋白桑嫩芽做菜味道好,本身又是绿色食品、营养丰富,一经推广,大受欢迎。今年已有10余家饭店订购了她家的“蛋白桑嫩芽菜”。爱“折腾”的龙群林仍不满足。去年冬天,她又将蛋白桑碎叶制成粉,加工成面条。首批加工的2吨面条,早已卖光。看到反响不错,她打算再建一个制面厂。“蛋白桑致富路越走越宽,但路上不能只有我一个。”龙群林说,“全村已有名贫困村民加入基地和茶厂,我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。”[责编:曾璇][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]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sangyea.com/sytp/121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