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”但今年的牡丹花季,惊动京城的却是新冠疫情。俗语说,“谷雨三朝看牡丹,立夏三朝看芍药”。但就在谷雨之后,自4月22日至5月10日,北京累计报告例感染者,涉15个区,全市有高风险地区21个,中风险地区34个。由于疫情影响,许多人被禁足,许多人望而却步。而许多牡丹也寂寞开无主,悄悄地开、悄悄地败,没了往年的盛况和荣光。

疫情风声紧,宅家少出门。闲来整理前些日子拍摄的牡丹花照片,不妨分享给大家,对因疫情错过花期的人也许多少是一点慰籍。五一节前去了趟南海子公园,牡丹花开正盛,但观赏者寥寥无几,真的花比人多。五一节期间又去了趟园博园,看花的人多了点,也没到拥挤的地步,可以自由穿梭花间靠近拍照。

南海子公园因皇家园林南苑而得名,也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。南海子公园种植的牡丹花占地面积共两万多平米,牡丹花数量为三万多株。这里地方空旷,一般不会人挤人。

北京园博园是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地,牡丹花园是园博园五大植物花园之一,位于6号门附近鹰山北侧。园里有树林,景观更立体。游客可以在树荫下赏花,避免暴晒。

时至今日,芍药花登场,牡丹花已遗憾谢幕。但牡丹文化源远流长,可追、可品。

牡丹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。牡丹最早为人类所认识是它的药用价值。据说,牡丹在汉代便有种植,到了隋唐更是广泛种植。观赏牡丹品种形成可追溯至隋朝。隋炀帝“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……,易州(河北易县)进二十箱牡丹”(唐?《隋炀帝海山记》)。因此,洛阳西苑是史上最早有记载的牡丹园。目前,牡丹在国内有多个品种。

牡丹花在我国可以说受到极至的推崇和至高无上的荣誉,什么“花中之王”、“国色天香”,甚至被当作“国花”。牡丹花长着一付富贵相,寓意富贵繁荣。花开时节,繁花似锦,灿烂辉煌。《牡丹谱》中称:“一尺红者,深红颇近紫色,花面大盈尺,故以一尺名之。”,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20厘米,花朵如此硕大艳丽,备受瞩目。北宋名儒周敦颐《爱莲说》中说:“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。”所以,牡丹自古便受王侯将相的青睐和文人墨客的喜爱。

唐代牡丹兴盛,与一代女皇武则天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。“天后之乡,西河也,有众香精舍,下有牡丹,其花特异。天后叹上苑有阙,因命移焉。”(唐?舒元舆《牡丹赋》)自此,唐开始了宫廷赏牡丹的盛举。有诗为证:“花开花落二十日,一城之人皆若狂”(唐?白居易《牡丹芳》)。

而民间传说中,牡丹则是因为不肯奉旨开花,被武则天怒贬到洛阳的。不管是移栽还是被贬,从此,赏牡丹成了春末一大盛事。

北宋的洛阳对中国牡丹文化的形成作出卓越的贡献。至北宋,牡丹始走出皇宫内院,进入寻常百姓家,形成了牡丹民俗,从而带动大量新品种的出现,以及大批的牡丹著作,如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》、张峋《洛阳花谱》,描写牡丹的诗词歌赋大量涌现,中国独特的牡丹文化初具雏形。

自唐宋以来,牡丹花成为吉祥幸福、繁荣昌盛的象征,并得以世代延续。周恩来总理说过,“牡丹是我国的国花,它雍容华贵,富丽堂皇,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、美好幸福的象征”。

牡丹花品种繁多,色泽亦多,以黄、绿、肉红、深红、银红为上品,尤以黄、绿为贵。据说,最珍贵的有八大品种:赵粉、魏紫、姚黄、洛阳红、御衣黄、豆绿、酒醉杨妃、青龙卧墨池。

在唐宋,出现众多咏牡丹的诗词,最有名的莫过于唐朝诗人刘禹锡的《赏牡丹》:

“庭前芍药妖无格,池上芙蕖净少情。

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”

牡丹花开,倾城出动,可见赏花之盛况。

唐.王建《赏牡丹》,从牡丹之贵写到牡丹之美,再写牡丹凋零,用变化的角度去赏牡丹,道尽惜牡丹之情:

此花名价别,开艳益皇都。

香遍苓菱死,红烧踯躅枯。

软光笼细脉,妖色暖鲜肤。

满蕊攒黄粉,含棱缕绛苏。

好和薰御服,堪画入宫图。

晚态愁新妇,残妆望病夫。

教人知个数,留客赏斯须。

一夜轻风起,千金买亦无。

唐代人爱牡丹,以不赏牡丹为耻,有富豪之家,为了买牡丹,一掷千金。牡丹花价节节高。一丛红牡丹的价钱,竟然抵得上10户中等人家一年的税负!

唐.白居易《秦中吟十首.买花》(节选):

“有一田舍翁,偶来买花处。

低头独长叹,此叹无人喻。

一丛深色花,十户中人赋!”

唐.柳浑《牡丹》,诗人对买花挥金如土不正常的现象极为不满,故意说牡丹同蜀葵也差不多:

“近来无奈牡丹何,数十千钱买一窠。

今朝始得分明见,也共戎葵不较多。”

在唐代,人们钟情于深色的牡丹花,白牡丹不招人喜欢。

唐.张又新《牡丹》:

牡丹一朵值千金,将谓从来色最深。

今日满栏开似雪,一生辜负看花心。

唐.卢纶《裴给事宅白牡丹》:

长安豪贵惜春残,争赏街西紫牡丹。

别有玉盘承露冷,无人起就月中看。

喜爱牡丹的赞美牡丹如美人。

唐.徐凝《牡丹》:

何人不爱牡丹花,占断城中好物华。

疑是洛川神女作,千娇万态破朝霞。

唐.李商隐《牡丹》明写牡丹,暗颂佳人:

锦帏初卷卫夫人,绣被犹堆越鄂君。

垂手乱翻雕玉佩,折腰争舞郁金裙。

石家蜡烛何曾剪,荀令香炉可待熏。

我是梦中传彩笔,欲书花叶寄朝云。

也有不喜爱牡丹的批判牡丹徒有虚表,无用。

宋.王溥《咏牡丹》:

枣花至小能成实,桑叶虽柔解吐丝。

堪笑牡丹如斗大,不成一事又空枝。

尽管有人不喜牡丹,丝毫无损牡丹“国色天香”的地位。

唐.殷文圭《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》:

迟开都为让群芳,贵地栽成对玉堂。

红艳袅烟疑欲语,素华映月只闻香。

剪裁偏得东风意,淡薄似矜西子妆。

雅称花中为首冠,年年长占断春光。

唐·皮日休《牡丹》:

落尽残红始吐芳,佳名唤作百花王。

竟夸天下无双艳,独占人间第一香。

牡丹花焕发的光彩,让我们心生喜悦,心情明媚。借这份“国色”的美好,助我们抗疫胜利!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sangyea.com/syjn/113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