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叶止汗刍议

桑叶疏风解表、清肝明目的作用为大家所熟知,笔者在阅读古籍及临床实践中,发现其有很好的止汗作用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谓桑叶“除寒热、出汗。”似指桑叶辛凉解表的作用,但清·张志聪《本草崇原》中,却这样注解:“《本经》盖谓桑叶主治能除寒热,并除出汗也,恐人误读作发汗解表故表而明之。”清·陈士铎《辨证奇闻》载:“桑叶……引经止汗。”

单味桑叶止汗的应用最早见于《丹溪心法·盗汗》:“又青桑第二叶,焙干为末,空心米饮调服,最止盗汗。”到了明代,《名医类案》载一案颇值回味:“严州寺有旦过僧,形体羸弱,饮食甚少,夜卧偏身汗出,迨旦衾衣皆湿,如此二十年无复可疗,惟待毙耳,监寺僧曰:`吾有药绝验,为汝治之,三日宿疾顿愈。’遂并以方授之,乃桑叶一味垂露采摘烘焙干为末,二钱空腹温米饮,或值桑落用干者,但力不及新耳,按本草亦载桑叶止汗,其说可证。”

桑叶合入复方止汗,首见于《丹溪治法心要·卷二·盗汗三十三》,其云:“本方(注:指当归六黄汤)内再加知母、参、甘草、浮麦、桑叶。”桑叶在本方中与浮小麦同起固表止汗的作用。陈士铎在《辨证奇闻》中应用桑叶止汗已不限于丹溪的盗汗证,如其不论在治阴虚火旺的盗汗案中的补阴止汗汤,还是胃火炽盛自汗案中收汗丹,以及劳思过度心汗案中的滋心汤,均在复方中合入桑叶10~14片。足见陈氏深谙桑叶止汗之妙。无怪乎其弟子文守江亦有桑叶验方治自汗:“用一大鸡,吊死,去毛。另将桑叶用水酒数碗煎浓,将鸡肉炒数次,地下摊冷,每次用桑叶酒烹之,作数次吃,亦效。雄鸡、生蛋鸡婆发病,不用”(《辨证奇闻·汗症》)。

现代研究桑叶所含芸香甙和槲皮素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,减少通透性而起止汗作用。

笔者在临证中,或单用桑叶,或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桑叶,治疗汗证屡获良效。如治赵某,男,46岁,每日晡时潮热,夜则盗汗如雨,如此2年余,身体日渐消瘦,乏力,气短,舌红苔薄黄,脉虚弦。此相火妄动,迫津外泄,与当归六黄汤加生龙骨、生牡蛎、麦芽、地骨皮、浮小麦、五味子、酸枣仁,4剂热退,但汗出依然,乃于方加桑叶15g,3剂汗止。笔者在治更年期综合征烘热汗出时,辄用桑叶15g研末,空腹米汤送服,疗效颇佳。

于大医院

山东中医杂志,年6月第19卷第6期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sangyea.com/syjn/113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