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睡虎地秦简·法律答问》还有两条关于罚款的记载:

一条是:“或盗采人桑叶,脏不盈一钱,何论?赀繇(徭)三旬”。

另一条是:“何如为大误?人户、马牛及诸货财值,过六百六十钱为大误,其它为小”。

前一条说的是偷采别人家的桑叶,在量刑的时候,要以半两钱为计量所偷采桑叶的价值尺度,价值不到一枚半两钱的,要罚三十天的劳役。

后一条是检验公务人员工作的法律,意思是在统计人户、财务的时候,如果出现差错,价值超过枚钱币的,就算是工作中大的失误。这里是将财产、马牛等财物都用半两钱作为价值尺度来折价的,因此,半两钱成为给犯人量刑的重要手段。

云梦睡虎地秦简

另外,《睡虎地秦简·法律答问》还有一条有关偷盗私人钱币量刑标准的记载:

“五人盗,脏一钱以上,斩左趾,又黥以为城旦;不盈五人,盗过六百六十钱,黥鼻以为城旦;不盈六百六十到二百廿钱,黥为城旦;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钱,迁之。求盗比此。”

这里需要做点解释,黥是古代的一种徒刑,指在犯人脸上刺字或图案,再染上墨以为受刑的标志;城旦是秦国的一种苦役,需修筑长城或者是戍边;求盗是指基层负责治安的小吏。

意思是说五人合伙盗窃,赃款在一钱以上的,砍掉左脚,再刺面罚做苦役;不足五人,但是赃款超过钱的,刺面、割鼻后罚做苦役;赃款在钱以下到钱的,刺面罚做苦役;不足钱到一钱的,流放。要求基层治安的小吏,按上述量刑标准来处理案件。

这说明秦朝非常忌讳聚众作案,只要是五人合伙作案的,哪怕是只盗窃了一枚铜钱,判罚就很重。似乎也说明了当时半两钱在社会上是很贵重的,具有很高的购买力。

永生说钱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sangyea.com/syjn/11233.html